北大11位教授呼吁招生改革的话(北大教授认命)
昨天(8日,下同),北京大学网站刊登了北大11位教授联名写给周其锋校长的公开信,建议改变北大现有招生政策,尝试采用“高考成绩结合”的方式。以及学校专家访谈《招生选拔办法》。周其峰表示,他完全同意这个建议,但考虑到招生改革事关重大,担心考虑不周全,所以征求了全体校友、老师和同学的意见。 11位著名教授公开信上签名的教授共有11位,他们都是北京大学各院系的著名教授。有化学学院院长、院士高松,工程学院院长陈十一,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饶。易教授、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启仁、物理学院院长叶延林、中文系张亦武、陈跃红教授、北京大学吴国胜教授哲学系、法学院潘剑锋教授、教育学院康健教授。他们表示,写这封公开信是因为他们是一群长期不同程度关注和参与招生工作的北大教师。他们对北大怀有深厚的感情,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怀有焦虑和期待。信中称,北大在招生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包括率先自主招生、大规模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等。但整体来看,北大仍然实行“仅高考成绩”招生制度,即只能根据高考成绩做出录取决定,被动录取数量有限的高分考生。选择。也正是因为如此,招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一种被动的“拉学生”、以分数为基础的“生存”活动,为影响未来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各种隐患埋下了基础。学校甚至大学。即使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录取分数线的“自主招生”和“校长实名推荐制”录取制度中,“分数线”目前也以压倒性的优势超过了面试,成为录取的唯一依据和方式。他们认为,“至少在北大,已经到了必须下定决心进行改革的时候了”。建议:综合专家访谈。在公开信中,他们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并建议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学校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招生选拔办法。即以中学学习状况和高考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通过增加考生提交申请和多学科专家团队面试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学术动机、日常表现、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综合决定是否录取学生,从而维护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的自主权,扩大高校教师在招生选拔中的作用同时,为实现这一改革,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案设计和制度安排,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周其峰收到信后仔细研究了新的招生办法建议。他认为,“这封信写得很严肃,客观评价了现行的招生方式,很好地说明了改革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完全同意这个建议。”昨晚,周其峰公开将这封信发到北大校园网上,听取北大全体同仁和校友的意见,以便完善。他表示,如果有什么意见,可以联系招生办公室,甚至可以联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