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考英语吗(自主招生考英语还是英语)
近日,上海六所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有四所大学缺席汉语考试。有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在当今商业化、功利化的趋势下,汉语或许出现了边缘化的迹象。然而,高等教育机构如此明目张胆地歧视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不得不令人担忧和反思。什么是语言?如果它只是学习说和写,只是一种交流工具,那么它就不配称为人文学科。古有云:“如鹦鹉学人语,不亦乐乎”。母语是人类思维的基本语言,外语更具工具性。母语作为一切人文学科基础的语言学科,承载着我们的思维。有人说,词汇量越多,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就越深。这并不夸张。作为一个中国人,汉语是一项基本能力,无论你是文科还是理科,无论你是会计师还是导弹研究员。从这四所大学在招生中放弃中文就可以看出,上海这个都市大学是多么轻视人文教育。如今,很多学生往往以人文知识的缺乏为代价,获得了较高的学科知识积累。在专业知识的高墙之上,有很多人面临着精神堵塞、沟通障碍、情感脆弱等人格危机。近期发生的多起校园自杀案件引起了人们的警惕。人文教育的缺失,导致我们的学生即使在专业科目上也常常缺乏后劲。数学和英语是学生自小学以来投入时间最多的两门科目。数学是中国学生在各类国际竞赛中最能取得高分的学科。然而,我们培养了多少真正的数学人才呢?在英语方面,我们也有国际公认的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然而,麦肯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具备英语沟通能力。在数学和英语方面,我们的教育并不成功。但我们一直采用的“标准答案训练法”,让这种训练更容易看到——分提升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人文也受到了更大的重视。挤压。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样的替代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近年来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各地都提出素质教育,但始终没有多大效果。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只有想法是不够的,人才大市场是一个近乎完美竞争的市场,而考试制度是最直接的推动力。在这里,教委的思想方向引导发挥的作用非常微弱。应试制度的一根毫毛只要被搅动,就能影响到整个教育市场。教育方向的大轮最终取决于考试制度的方向盘。放弃招收中国学生具有极其负面的影响。它传达了对人文学科的双重放弃。不知道这样的主题设置是否经过科学证明?作为一所高等院校,如此仓促地选择考试科目,着实令人担忧。用一句时髦的句型来说:我学的不是语言,而是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你放弃的不是语文,而是人文教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