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将建立5种录取方式是什么(高考的几种录取方式)
高考一直是全民最关心的考试。高考的接力棒影响着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资源的配置等各种问题。因此,《纲要》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而高考改革是最重要的一环。 《纲要》决心克服“一考决定人生”的弊端,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制度。建立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特殊录取五种招生方式。 《纲要》解读:推荐招生将成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录取方式【纲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选拔专业创新人才的多元化招生机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招生考试为基础,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人才突出、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根据面试或考试成绩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突出者,予以推荐录取;对符合条件并自愿签订协议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和地区就业的,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际岗位上有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予以引进。 【解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莉表示,这次纲要中考试改革最重要的特点是多样性。主题多样,方法多样。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和其他学校、学院、职业院校的录取方式会有所不同。考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需要决定,体现了高校招生的自主权。纲要指出,多元化招生可分为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特殊录取五种。 “其实有的地方已经尝试做了几项,现在整合起来作为改革的试点方向。这次高考制度在多元化招生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他说,这五种录取方法都不是基于分数的。所谓择优选拔考试还包括综合素质、学术水平等因素的考核,而推荐和破例则是有特殊才能的候选人脱颖而出的一种方式。 “目前单纯依靠分数线的状况将会改变。”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纲要】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解读】张莉解释说,这种探索意味着每个科目都不需要统一高考。 “比如有一个英语水平测试,如果你平时参加考试,高考就算你的成绩。”他认为此类科目可以与国际水平测试方法进行比较。推动社会考试标准化。考生一年可以多次参加考试,选择一个分数,可以分解学生的高考压力。省级组织大专、高职考试【纲要】逐步实行普通高等学校分类招生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普通本科生招生考试,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施高水平大学统一招生考试。 【解读】张莉表示,现在的高考是统一试卷,进行同样的考试,但实行专科分类考试后就不再一样了。具体来说,本科考试由国家组织,大专和职业考试下放给省级组织。在高职院校中,省级将拥有更大的权力。不仅要组织入学考试,未来高职院校的办学权也会下放到各省。
北京市高职院校招生实行全国普通高中统一招生。今年,北京在高中课程改革后首次实施新高考。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在高职院校招生中,增加了全国普通高中统一招生的录取方式。考生的高考成绩和香港中学会考成绩将共同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学校会根据招生专业的具体情况,指定2至3个香港中学会考科目及年级作为入学条件。此外,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方面,本市已连续五年开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考生无需参加高考。只要通过试点院校的面试和笔试,即可考入大学。今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各方反馈专家意见大纲鼓励优秀招生。中央教育研究院院长、规划纲要起草组成员袁振国认为,规划纲要对考试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但都是原则性的。 “人们常以钱钟书为例,钱钟书数学得了0分,郭沫若数学也不及格,如果他参加高考,就考不上大学。但他们确实是伟大的、有才华的人。” ……钱钟书不懂数学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们叫他做数学的。”他认为,特殊情况下应该录取这样的人,“按分数录取的人可能是平庸的人,但真正有特殊才能的人就不能录取。”他认为,如果你有特殊才能,就应该有一个制度来支持。破格招生,不受分数线限制,大纲的发布将鼓励破格招生。招生办主任:自主招生已经带头了,今年清华等高校试点的自主招生联考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探索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孟谦表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考试方式来区分,高水平大学联合考试将能够很好地区分学生,同时保证公平性,有利于选拔如果不采取联合考核,一方面每一项操作都会影响效率。另一方面,学校的招生、录用、考试不会分开,其公信力也体现不出来。学校反应:应扩大特殊招生范围。北京八中校长泰峰表示,《纲要》中有很多关于高考改革的内容。提出的多元录取选拔机制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其中,“对在实际岗位上有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设立特殊程序、破格录取”,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全新录取方式。他认为,获得破格录取的资格应该更广泛,不应仅限于在某些学科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学生也应纳入选拔范围。同时,参与专项招生的学校数量也应该更大,包括211、985院校,以体现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重视。学生们表示很好奇如何进行“多项考试”。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二年级学生李申表示,《纲要》有两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考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一项创新可以让考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真实实力,避免“一考决定一生”。破格招收在实际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可以挖掘在某一领域极具才华的人才。 “我最好奇的是如何参加多项考试?”李深表示,多重考试会不会像国外实行的托福、雅思考试一样,让学生有多次参加的机会,选择最好的成绩申请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李深表示,学生们肯定会欢迎多考的做法。
真实案例:一次测试将造就一支终生庞大的中继器大军。李兵(化名)是今年高考的复读生。虽然他不想花一年的时间重复高中的内容,但去年高考的失败让他不愿意接受。本来,他的模拟考试成绩在600分左右,他对考上重点大学抱有很大的野心。不幸的是,由于心理压力等原因,我在考试前一天出现了低烧,这直接影响了我高考两天的表现,成绩也只是名列前茅。 “我真羡慕美国,一年有七次高考,如果高考能看我以前的考试成绩有多好,那就浪费一年了。” 2007年,教育部大学生司负责人表示,重考是浪费时间。在校生约占高考报考人数的15%左右。复读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每当高考成绩出炉,也是各复读机构最活跃的时候。尽管相关部门建议学生不要复读,但每年仍有一批学生进入复读班。本版撰稿本报记者周一梅张玲链接不能废除的高考制度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于1952年建立,1966年中断,1977年恢复。考试制度是全国提高教育质量、公平选拔人才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持续稳定。目前对高考的批评有很多,包括认为“唯分数论”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考试形式单一,不利于多样化要求;考试内容不利于测试学生综合素质;提问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但没有比这更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了。教育部表示,高考是公平选拔人才的保障,已成为人们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高考改革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高考改革的主要进程: 1985年,上海首次获得高考独立出题权。 1993年,全国实行普通高中毕业考试制度,高考科目实行“3+2”计划。 1997年,实行招生改革。 1998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 1999年,广东率先实施“3+”。1999年,天津、广西试行网上招生。2002年,高考网上招生在全国普及。2000年,北京、安徽、上海率先实施“春季高考”,至今上海仍在坚持。2003年,22所高水平大学开展自主选拔招生改革试点。2007年,第一批高中高考招生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地新课改实验区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高职院校自主考试招生探索。2008年,教育部推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在高考申请和录取备案办法中实行并行志愿。2009年,北京大学公布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考生凭中学校长推荐信,可直接获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资格。高考及格者可享受录取线下降30分。招生政策。 2009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五所全国一流大学联合开展自主招生笔试普通部分。候选人可以通过一项考试并获得两次以上面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