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作文 >自主招生规模(自主招生辅导网站新闻)

自主招生规模(自主招生辅导网站新闻)

高考心家网 2023-12-11 11:05:14 208

今年1月初,陈女士带着女儿小萌从家乡湖北潜江登上前往北京的火车。虽然距离北京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还有一个多星期,但陈女士已经坐不住了。在她看来,独立招生考试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陈女士说,当时她很自信,因为她的行李里塞满了优质香烟,口袋里装着几万元的银行卡。 “做父母不容易,女儿马上要高考了,我们不能闲着,必须赶快行动,不然就错失了机会。”陈女士告诉记者,和她一样,她也希望利用自主招生的机会送孩子上学。有很多父母都是直接登上顶峰的。自2003年22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以来,截至2008年,已有68所高校拥有5%的自主招生权。具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可以提前对考生进行评估。入选考生需参加高考,达到生源地和所报考院校同批次确定的录取分数线。然后各高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自主招生针对的是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有一定专业培养潜力的人才。高校自主招生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其“黑幕”屡屡见诸报端,导致一些社会人士将自主招生等同于“走后门”、“信任关系”、和“黑匣子操作”。所以才会有像陈女士这样“不甘落后”的家长。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易拍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578人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81.9%的公众呼吁自主招生流程要更加透明,但52.5%的民众也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有宽容、平和的心态,不应该走极端,认为“特殊”招生一定“麻烦”。高校需要树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 “当我听说有这样一个‘门’时,我不得不挤进去,毕竟这是一线希望。”陈女士说。近日,“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通过自主招生渠道降幅60分考入清华大学,引来无数质疑。尽管不断有人出面为蒋方舟开脱,称没有什么“猫腻”,但公众的质疑并没有消失。正如陈女士所说,公众心中存在这样一个“门”,猜疑在所难免。自主招生结果频频引发争议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76.6%的公众认为,原因是部分大学独立招生过程不透明; 68.6%的人认为原因是有权人的“暗箱操作”; 66.1%的人认为,原因是自主招生政策本身存在漏洞。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自主招生结果频频引起争议的原因是:其原因在于大多数人接受并肯定了现行“公平分数”的高考制度——分数高者会被淘汰。进入好的大学。这套规则清晰明确,发展也比较成熟,因此评分评价最让公众放心。此外,虽然有些人同意分数不是唯一标准,但他们也不相信国内大学目前的考试能力,因为目前大学的管理体制以行政管理为主,这很难不让人想到。可能滋生教育腐败。调查显示,81.9%的公众认为自主招生流程需要更加透明; 62.7%认为社会需要更加“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 50.9%的人认为应加大对投机者的打击力度。在熊丙奇看来,首先,全社会需要把“分数公平”的观念转变为“质量公平”的观念,不要把分数作为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

其次,高校需要树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一方面,要提高自主招生的透明度,加强招生过程中的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另一方面,高校必须改革内部管理,淡化行政管理,强化学术管理。对于招生这样的“纯教育问题”,学校教务管理相关委员会应该制定标准,实施评估,并进行招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教育腐败的土壤。 52.5%的公众认为需要宽容的态度。来到北京后,陈女士就没有闲着。半个月的时间,她拜访了五位老师,直到女儿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我没有送烟,也没有送一分钱,看来希望渺茫了。”陈女士告诉记者,五位老师一听说她要找“人脉”,立即拒绝了她,并表示“录取绝对公平”。此后,虽然她还有勇气去拜访几位老师的家,但最终还是被善意的话语说服了。 “也许我真的错了。”陈女士说。调查显示,36.4%的公众认为,自主招生结果频频引起争议的原因是部分人极端认为自主招生一定不公平,而27.3%的公众则认为原因是部分人没有从“自主招生”中受益。特殊政策”嫉妒。 “一些有专长的人,把别人埋头苦读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的爱好上,也是一种贡献,得到加分也是公平的。”清华大学硕士生小吴说,他的同学诸葛就是因为在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上加了几十分,才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之后,诸葛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和他一样顺利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本次调查中,52.5%的公众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宽容、平和的心态,不应该走极端,认为“例外”就一定是“猫腻”。在小吴看来,蒋方舟或许没有什么“麻烦”,但公众太敏感,对中国目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有强烈的反感。 “其实我很心疼这个孩子,因为社会把这件事炒作过度了,舆论可以无形中杀人。我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宽容,以平常心接受特殊情况。”小吴认为,大家不仅要对特殊情况下被录取的人宽容,更应该学习他们超乎常人的能力和自我推荐的勇气。有人说,因成绩优异进入名校的人不一定是书呆子,因能力强、品德好而获得“破格”的人也不一定是“门第”。他们呼吁社会更加宽容,不要走极端。对此,69.2%的公众表示同意,7.7%的人不同意,23.1%的人觉得“很难说”。 “最有竞争力的人是懂得如何去爱的人。”无独有偶,就在蒋方舟以“破格录取”考入清华大学后不久,近日又有消息爆出,湖北省高考低分女生张孟苏因成绩考入新加坡某大学愿意帮助别人。入场。虽然后来有人质疑张孟苏的录取是“又一起周虎虎事件”,但从“因为对别人有帮助而破例录取”这一事实来看,网友的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 ——某网站对125502人的调查显示,91.7%的网友表示赞同,认为张孟苏的录取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代表了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道德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而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缺乏这样的素质。”中国地质大学汉口分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田伟建议,应将个人道德作为高考录取的一个因素。在本次调查中,81.8%的公众支持田薇认为个人品格应该成为高考录取因素的观点,而只有5.7%的公众反对这一点。

自主招生规模(自主招生辅导网站新闻)

“我给很多学生做过心理咨询工作,这些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沟通能力,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田伟认为,竞争力更多的是一种软实力,而最有竞争力的人是懂得爱的人,而这样的人应该宽容、善良,懂得与人相处,也会得到爱。他们将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过着坚韧而又灵活的生活。 “这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但这往往被家长忽视。”田伟说道。调查显示,69.0%的公众认为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德育意识较过去有所下降,19.4%的公众认为没有下降,11.6%的公众表示“不清楚”。